打造建筑行业的黄埔军校

【智库观点】叶浩文:智能建造是建筑业转型发展的新方向

中国建设报社和扬州市人民政府近日在扬州市共同举办“2020扬州绿色智能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大会”,就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展开深入研讨,现推送部分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中建集团首席专家、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任董事长 叶浩文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据统计,2019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24.84万亿元,其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16%,吸纳了5000多万农民工就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事关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当前,我国建筑业主要依赖资源要素投入、大规模投资拉动发展,建筑业工业化、信息化水平较低,生产方式粗放、劳动效率不高、能源资源消耗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传统建造方式受到较大冲击,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迫切需要通过加快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式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智能建造能有效发挥信息共享和集成优势,促进装配式建筑各专业、各环节、各参与方协同工作,实现设计、生产、装配全过程的信息集成与共享。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

智能建造需要重点研究数字化设计、智能工厂、智能施工、智慧工地和建筑机器人等方面。

在数字化设计方面,要打造建筑信息模型(BIM)一体化协同工作模式,实现“全员、全专业、全过程”的“三全”BIM信息化应用,并利用基于BIM的 “正向设计”打通工程管理链条,实现信息快速共享和工作高效协同。

智能工厂生产系统是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与机械化、智能化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将数据信息直接导入生产管理子系统,无需人工二次录入,实现工厂生产排产、物料采购、生产控制、构件查询、构件库存和运输的信息化管理。它可以实现生产全流程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尽可能减少人工干预。

在智能施工方面,要构建智能施工基础平台和集成系统,积极探索“互联网+”形势下的项目管理,推动“智慧工地”从数字化、在线化到智能化的技术升级,使工地实现技术升级、工作互联、信息共享。此外,要进一步普及智能移动终端的应用,推进智能技术在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能耗监测和建筑垃圾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多方智能建造协同平台进行重点工程建设的管理。

建筑机器人是建筑业通过推动新型建造方式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发展方向,其在建筑业部品部件工厂中的使用前景广阔,还将会带动其在建筑工地场景中的拓展应用。建筑机器人的发展,依赖于相关通用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和对建筑行业施工需求的准确提炼与拉动,它的发展是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大力推动标准化、模块化、工业化发展来促进。

建筑产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业深度融合形成的关键基础设施,是促进建筑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关键支撑,是打通建筑业上下游产业链、实现协同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加快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建筑领域的融合应用,开发面向建筑领域的应用程序。

构建智能建造产业体系,关键要着眼于“技术创新、要素协同、链条完整、竞争力强”。在技术创新上,要加强技术攻关,推动基础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扩散和商业化应用,加快突破部品部件现代工艺制造、智能控制和优化、新型传感感知等核心技术。在链条完整方面,要加快培育具有智能建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统筹建造活动全产业链。在要素协同上,鼓励企业建立工程总承包项目多方协同智能建造工作平台,强化智能建造上下游协同工作,形成涵盖设计、生产、施工、技术服务的产业链。在增强竞争力上,要探索适用于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新型组织方式、流程和管理模式。

对于智能建造的发展,建议如下: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主动引导,分阶段有序推进智能建造产业发展。

二是鼓励制定智能建造标准。促进企业尽快系统化制定智能建造产品标准、检验标准,推动智能建造施工标准和现有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接轨。

三是发展数字设计。推行一体化正向设计,积极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加快构建数字设计基础平台和集成系统。

四是发展建筑设备智能化。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等技术和智能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智能化和柔性加工技术水平,推进工艺流程数字化和建筑机器人研发和应用。

五是发展数字化移动终端。推进智能技术在工程进度、成本、合同等方面的综合管控,在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能耗监测和建筑垃圾管理中的应用。

六是打造建筑产业平台。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工作,构建创新产品市场化和产业化机制,开拓“平台+服务”的工程建造新模式。

七是加强对智能建造产业集群效益和示范推广。推动智能建造的生产企业,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建设若干智能建造产业示范基地,开展智能建造项目应用示范工程。

八是保护知识产权,建立产、学、研、用各方共赢的产业链创新机制。


九是加大政策和财税支持力度,鼓励智能建造的发展,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

主编:查炎平

责编:冯路佳

来源:中国建设报建筑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