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如何参与碳中和?民营企业 碳中和大有可为 碳中和作为全球共同目标,是未来一阶段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向量,这对于民营企业来讲可谓是天赐良机,作为民营企业的一份子,结合行有嘉对碳中和的理解,可以从以下三点出发去迎合国家碳中和战略: 1、身体力行,从企业出发参与碳中和中; 在碳中和涉及行业众多,工业、交通、能源、农业、建筑、消费等行业均会受到碳中和政策的影响。从实现路径上看,能源替代、源头减量、回收利用、节能提效、工艺改造、碳捕集均是潜在的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可行途径。民营企业一定要从中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领域、打造核心竞争优势,这样才能脱颖而出。 眼下碳中和还处于初期阶段,各行各业的融入还需要更多的磨合。这时候民营企业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可以灵活的在不同阵地与模式中动态调整,同时对于上下游产业链也能在其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基于多类优势因素的叠加,民营企业在很多前瞻性产业中占据了先发优势并大获成功,比较典型的就是做新能源电池的宁德时代,做太阳能光伏的隆基绿能,做风力发电的明阳能源等等,这些走在行业前头的是民营企业的优秀代表,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对象。 ![]() 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我们在看到民营企业具备的竞争潜力的时候,要要清晰明白其所存在的问题。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激发评论相对会比较主观,然而对于民营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以及营商环境来说确实建立在客观条件上的。民营企业存在市场经验和抗风险能力不足,过于注重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缺乏对组织内部的权责划分,企业信用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此外民营企业在企业融资和市场准入方面依旧受到相当大的歧视,唯有寄希望于更平等的市场尊重。 ![]() 对于市场准入和经营地位的差异化对待,民营企业在夹缝中求生,从客观来说,当前“国进民退”在感知上是部分行业的局部情况,但这“部分行业”是关乎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某种程度上会决定我国经济发展的走向。 所以,还有非常广阔的路给我们走,作为创业者我们要凭借敏捷的市场战略以及坚实的优势基础推进自身的转型与变革,尤其是在数字化和碳中和浪潮下更应该把握机遇,将企业宗旨融入业务战略、调整重心专注于更好的适应市场,提升企业在当前商业环境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不断向国家战略靠拢,贡献民营企业的价值,让社会对我们产生更多的正面理解! 民营企业的时代任务 对于资本的市场的自我约束 当下环境下对于一众民营企业无疑是一场大浪淘沙,作为民营企业创业人员,我们需要不断磨练自身,找准定位。 对于当下民营企业的发展,很明显的是需要对资本应用的的约束。从宏观层面看目前也相继出台的一系列市场规范引导文件,其实本质是奔着资本去的,主要是考虑到一些领域的资本扩张导致了后续一些长久发展问题。作为市场管理者来说,我们和既要做好资本的动能转化,也好做好资本导向,最主要的是要给资本设计红绿灯制度,要告诉他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 努力参与到重大创新中去 当下民营企业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根据《2022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1000家民营企业研发费用总额1.08万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投入的38.58%,占全国企业研发经费支出的50.16%。企业研发人员总数达到165.38万人,占全社会研发人员的28.93%。拥有国内有效发明专利25.1万件,占全国企业的13.2%。有236家参与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建设。” ![]() 根据《2022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前10强》,位列研发投入金额前十的企业分别为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吉利、蚂蚁集团、美团、京东、快手和网易。这十家企业在2021年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427亿元、578.23亿元、518.8亿元、249.38亿元、226.17亿元、188.48亿元、166.76亿元、163.32亿元、150亿元、140.76亿元。 十四五规划指出,"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参与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机制。" ![]() 找准企业优势,做精做强 “专精特新”是十四五期间的重要政策引导方向。重要定调了包括“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十四五规划):“数量庞大的小企业活力强,但存在市场竞争力弱、升级能力不足的现象。……大量民营企业要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把敢于冒险的企业家精神和公司治理的规范性统一起来。”(刘鹤《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 |